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发布时间:2021-12-26 22:45:53 | 来源:网友投稿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 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 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 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 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 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 (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 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 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 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并且一有事故发生便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大动干戈,动不动就开展安全大检查,甚至不惜走极端路线,显然并不可取。因为这其间所发生的事故,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偶然因素和个发案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要学会判断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事故发生的脉络,分清事故的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监管精力,这样才不会由于个案事故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强制设备淘汰,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认真把好安全出口关。 进入“浴盆曲线”后期——上升沿,主要设备等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年限,设施老化使得企业总的安全风险增加,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强制进行设备淘汰报废,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虽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主要是投产初期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但是对使用期满的设备或设施(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强制进行淘汰报废则规定含糊。因此,除了少数行业(如汽车设置强制报废年限、特种设备设置强制年检报废标准),其他能够坚持执行此项规定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分析原因,一是强制淘汰报废的执行期限和标准实际操作难,面对不同的设备,其安全期限和淘汰期限难以判断;二是强制淘汰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再投入进行设备改造;三是强制淘汰报废的监督实施主体过多或者不明确;四是少数地方认为强制淘汰措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当地的政绩;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认识不够充分,认为淘汰报废不安全设施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由此发生安全事故理反正要依法予以严惩,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六是相关部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只能听之任之,凡此种种。 大量的事实表明,安全出口关引发的事故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入口。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出入口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强制淘汰报废不安全或者已经使用期满的设施、查找整改设备安全隐患,是加强安监管、把好安全出口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报已经服役期满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强制淘汰报废并不等于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刀切地要求企业实施关闭。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把好安全进口关、只注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忽视加强安全出口关的管理。认真做好强制淘汰报废和隐患整改工作,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完善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二是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事并积累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对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四是建议制定强制淘汰报废法规,全面推行主要安全设施备案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出口关形同虚设、无人把守的格局,有效做到控制和压降事故。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通报和不断举一反三的被动安全检查来实现控制压降事故的根本目的。控制和防范事故,必须学会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透过大量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全部过程和环节,科学界定监管目标,合理分配监管力量。 事实证明,安全生产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早晚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只有以党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工作主线,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用法制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基础性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苏州市安监局 刘玉马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998号邮编:215008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 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 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 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 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 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 (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 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 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 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并且一有事故发生便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大动干戈,动不动就开展安全大检查,甚至不惜走极端路线,显然并不可取。因为这其间所发生的事故,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偶然因素和个发案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要学会判断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事故发生的脉络,分清事故的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监管精力,这样才不会由于个案事故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强制设备淘汰,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认真把好安全出口关。 进入“浴盆曲线”后期——上升沿,主要设备等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年限,设施老化使得企业总的安全风险增加,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强制进行设备淘汰报废,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虽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主要是投产初期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但是对使用期满的设备或设施(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强制进行淘汰报废则规定含糊。因此,除了少数行业(如汽车设置强制报废年限、特种设备设置强制年检报废标准),其他能够坚持执行此项规定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分析原因,一是强制淘汰报废的执行期限和标准实际操作难,面对不同的设备,其安全期限和淘汰期限难以判断;二是强制淘汰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再投入进行设备改造;三是强制淘汰报废的监督实施主体过多或者不明确;四是少数地方认为强制淘汰措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当地的政绩;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认识不够充分,认为淘汰报废不安全设施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由此发生安全事故理反正要依法予以严惩,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六是相关部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只能听之任之,凡此种种。 大量的事实表明,安全出口关引发的事故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入口。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出入口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强制淘汰报废不安全或者已经使用期满的设施、查找整改设备安全隐患,是加强安监管、把好安全出口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报已经服役期满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强制淘汰报废并不等于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刀切地要求企业实施关闭。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把好安全进口关、只注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忽视加强安全出口关的管理。认真做好强制淘汰报废和隐患整改工作,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完善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二是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事并积累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对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四是建议制定强制淘汰报废法规,全面推行主要安全设施备案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出口关形同虚设、无人把守的格局,有效做到控制和压降事故。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通报和不断举一反三的被动安全检查来实现控制压降事故的根本目的。控制和防范事故,必须学会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透过大量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全部过程和环节,科学界定监管目标,合理分配监管力量。 事实证明,安全生产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早晚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只有以党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工作主线,不断总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 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 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 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 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 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 (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 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 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 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并且一有事故发生便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大动干戈,动不动就开展安全大检查,甚至不惜走极端路线,显然并不可取。因为这其间所发生的事故,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偶然因素和个发案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要学会判断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事故发生的脉络,分清事故的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监管精力,这样才不会由于个案事故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强制设备淘汰,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认真把好安全出口关。 进入“浴盆曲线”后期——上升沿,主要设备等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年限,设施老化使得企业总的安全风险增加,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强制进行设备淘汰报废,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虽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主要是投产初期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但是对使用期满的设备或设施(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强制进行淘汰报废则规定含糊。因此,除了少数行业(如汽车设置强制报废年限、特种设备设置强制年检报废标准),其他能够坚持执行此项规定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分析原因,一是强制淘汰报废的执行期限和标准实际操作难,面对不同的设备,其安全期限和淘汰期限难以判断;二是强制淘汰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再投入进行设备改造;三是强制淘汰报废的监督实施主体过多或者不明确;四是少数地方认为强制淘汰措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当地的政绩;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认识不够充分,认为淘汰报废不安全设施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由此发生安全事故理反正要依法予以严惩,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六是相关部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只能听之任之,凡此种种。 大量的事实表明,安全出口关引发的事故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入口。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出入口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强制淘汰报废不安全或者已经使用期满的设施、查找整改设备安全隐患,是加强安监管、把好安全出口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报已经服役期满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强制淘汰报废并不等于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刀切地要求企业实施关闭。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把好安全进口关、只注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忽视加强安全出口关的管理。认真做好强制淘汰报废和隐患整改工作,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完善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二是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事并积累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对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四是建议制定强制淘汰报废法规,全面推行主要安全设施备案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出口关形同虚设、无人把守的格局,有效做到控制和压降事故。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通报和不断举一反三的被动安全检查来实现控制压降事故的根本目的。控制和防范事故,必须学会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透过大量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全部过程和环节,科学界定监管目标,合理分配监管力量。 事实证明,安全生产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早晚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只有以党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工作主线,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用法制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基础性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改进自己的工作,用法制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基础性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苏州市安监局 刘玉马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998号邮编:215008

 

 

推荐访问:安全生产 主线 积极探索 规律 把握

本文标题: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26/6900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