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财政学》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2-08-17 08:30:03 |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 1 、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 2 、简述财政就是如何产生的。

 3 3 、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 1 、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2 2 、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 1 、 (1) 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 ;(2) 公共需求的整体性 ;(3) 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 2 、 (1) 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 , 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 , 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

 3 3 、( ( 1) 垄断 (2) 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 ;(3)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 ;(4) 市场信息不充分 ;(5) 收入分配不公平 ;(6) 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 1 、 (1) 背景: : 在进入 0 20 世纪 0 30 年代后, , 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 , 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 ,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 第一, , 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第二 ,1929 —3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 第三, , 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 (2 2) ) 依据: : 市场失败理论, , 其核心就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 , 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 , 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 , 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 这就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就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 , 而不就是充分条件。

 2 2 、 (1) 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 , 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 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 , 获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 :(1) 预算安排 ;(2) 制度安排, , 包括环境性制度, , 制约性制度与引导性制度。

 (2) 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 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与功能。A A 、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 ;B 、通过转移支出, ,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 , 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 , 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 , 维护社会的安定。C C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 ,增进社会成员利益, , 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 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 , 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 , 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 D 、

 建 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促进城乡之间与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 ,打破人口流动壁垒, , 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 , 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 , 遏制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 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就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与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 , 而这一功能的产生就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 A 、 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 ;B 、通过制度性的安排, , 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 , 以减缓经济波动: : 一就是累进所得税机制, , 二就是社会保障支 出机制 ;C 、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

 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 1 、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 2 、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 3 、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4 4 、简述公共定价。

 四、论述题

 1 1 、试述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与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2 2 、试述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三、简答题

 1 1 、 (1) 效率与公平就是统一的, , 必须两者兼顾, , 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 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

 (2) 如何通过市场与政府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者兼顾就是一 个关键问题。

 (3)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2 2、 、 (1) 成本――收益分析法也称――收入分析法, ,。

 最早产生于美国。

 (2) 这种方法就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 在公共决策程序中, , 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 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 , 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3 3 、 (1) 成本――收益分析法。

 (2) 成本――效用分析法。

 (3) 因素分析评分法。

 (4) 最低成本法。

 4 4、 、 (1)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与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与收费标准, , 即公共物品价格与收费标准的确定, , 即公共定价 。(2) 公共定价包括纯公共定价与管制定价或。

 价格管制。

 (3) 公共定价的方法有: : 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方法与负荷定价法。

 四、论述题

 1 1 、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 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协调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 避免政府干预失效, , 具有重要意义。

 (1) 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 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 对实现公共决策的法制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 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 , 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借鉴意义。

 2 2、 、 (1) 混合物品兼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性质, , 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或市场提供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2) 具有非竞争性与排她性的混合物品, , 可以以征税的方式免费提供或收费的方式提供, , 最终采取何种方式, , 取决于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益损失同收费成本与收益效率损失的对比。

 (3) 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 , 外部性很大的, , 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 而多数此类混合物品采取的就。

 是混合提供的方式。

 (4) 从各国实践瞧, , 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 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与政府补助。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三、简答题

 1 1 、“瓦格纳法 则”阐述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 ?

 2 2 、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3 3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有哪些?

 4 4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就是什么? ?

 四、论述题

 1 1 、根据个人的理解, , 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2 2 、“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就是什么? ?

 三、简答题

 1 1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 , 财政支出占 P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 2、 、 (1)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在于: : 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 , 财政活动对生产与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 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规模也大; ; 反之, , 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 , 财政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3 3 、 (1) 财政支出增长率。

 (2)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4 4 、 (1) 经济性因素, , 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 , 如政局就是否稳定、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及政府干预政策。

 (3) 社会性因素, , 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及城镇化等。

 四、论述题

 1 1 、 (1) 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 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

 增加社会保障与教育科技支出。

 (2) 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 继续适量增发国债, , 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经济。

 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与中西部倾斜。

 (4)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2 2 、 (1)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 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 , 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 , 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 , 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 , 长期增长率将大于零。

 (2)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3)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 科技进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为加快经济增长, , 调整经济结构, , 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 , 就是新世纪财政政策总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性任务。

 (4) 我国应当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就是: : 保证适度的财政投资规模, ,以支撑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 增大教育与科研投入, , 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 加大对农村、农民与农业的投入。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三、论述题

 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 , 提高效益?

 四、综合分析题: :

 1991- -5 1995 年

 7 27 个国家教育支出占 P GDP 的比重资料来 源: :

 比例

 国家

 5%以下

 印度、中国、巴西、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俄罗斯

 5% — 10%

 日本、印尼、澳大利亚、瑞士、法国、阿根廷

 10% — 15%

 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

 15% — 20%

 非律宾、土耳其、韩国、摩洛哥

 20% — 25%

 肯尼亚、加纳、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

 转引自丛树海, , 《公共支出分析》,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9 1999 年版, ,第 第 483- -0 490 页。

 根据以上资料, , 请分析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及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三、论述题

 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 , 提高效益应当 :(1)逐步规范财政资 金供应范围 ;(2) 改革与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3) 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4) 推行定额管理, , 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四、综合分析题: :

 1 1 、现状 :(1)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仍以政府投入为主, ,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5% 以上, , 且每年均有大幅度增加。

 (2) 但目前我国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 , 教育支出占P GDP 的比重在 5% 以下, , 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分配也不尽合理, , 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效率效益。

 2 2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 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 , 应由政府提供; ;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属于混合物品, , 可以由政府与市场混合提供; ;职业教育为私人物品, , 应由市场提供。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二、简答题: :

 1 1. .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与范围就是什么?

 2 2. .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3 3. . 试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范围与重点。

 4 4. . 什么就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 :

 1 1. . 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予以扶持?

 2 2. . 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二、简答题

 1 1. .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与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1 1) ) 与非政府投资相比, ,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表现在: : 第一、政府作为宏观调 控主体, ,一般从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与安排自己的投资, , 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 但就是, , 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 , 如社会基础设施等, , 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第二、政府财力雄厚, , 而且资金来源多半就是无偿, , 因此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与长期项目。第三、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 , 因此其投资可以安排在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 , 而且也应该将投资集中于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效应”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与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与领域。

 ( (2 2) ) 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 : 包括生产性 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 , 其中生产性支出按财政支出项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掘改造资金与科技三项费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2.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包括 :(1) 政府筹资建设, , 或免费提供, , 或收取使用费。

 (2)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 , 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

 (4) 政府投资, , 法人团体经营运作。T (5)BOT 投资方式。

 3.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包括: : 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 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在这些农业投资领域中, , 开展农业科研活动, ,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应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 , 因为诸如农业科研、科学及数推广、农户教育之类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业投资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 不可能依靠单个生产单位来进行供给。然而, , 这些农业基础科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说又就是至关重要的, , 因此, , 它们不但应由财政来投入, , 而且也应该成为投入的重点。

 4. 财政投融资就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与其她政策目标, , 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 , 有财政统一掌握管理, , 并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 以出资( ( 入股) ) 或 融资( ( 贷款) ) 方式, , 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 所以它也被称为“政策性金融”。它具有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的特征。

 三、论述题

 1. 答案提示: : 首先, , 农业就是最典型的基础产业, , 也就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需要发展的产业, , 可以说, , 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它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 为其她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 ; 同时, ,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就是工业话的起点与基础, , 并且稳定农业就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瞧出, , 农业在一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次, , 农业就是一个特殊的 生产部门, , 从农产品的供应来瞧, , 它会受到气候条件及其她诸多条件的影响, , 不仅波动很大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 另一方面, ,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却就是稳定的。农民难以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克服农业的不稳定性, , 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 - 政府, , 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 , 从农业的基础设施来瞧, , 它具有很强的外溢性, , 这就意味着市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就是不足的, ,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

 2. 答案提示: : 我国政策性银行具有: : 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 资金来源的政府性及市场性相结合的特点。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三、简答题

 1 1 、简述财政补 贴的性质

 2 2 、简述税收支出的概念与性质。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 , 如何正确运用财政补贴?

 三、简答题

 1 1 、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

 答: : 财政补贴就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 ,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 它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 (1 1) ) 它就是政府无偿支出, , 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政府向私人部门提供财政补贴, , 并不以获得商品与服务为条件, , 支付都就是无偿的, , 对于补贴领取者而言, , 意味着实际收人增加, , 经济状况改善, , 财政补贴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 体现了政府收入分配的职能。

 ( (2 2) ) 财政补 贴与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政府提供财政补贴, , 会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 ,而价格变动也往往就是财政补贴的诱导因素, , 因此, , 财政补贴也称为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

 2 2 、简述税收支出的概念与性质。

 答: : 税收支出就是针对税收优惠失控问题于本世纪 0 70 年代在美国应运而生的, , 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所谓税收支出, , 就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 , 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人损失或放弃的收人, ,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调节作用, , 同时防止税收优惠的无效投人, ,根据税收支出的作用不同, , 可以分为照顾 性税收支出与刺激性税收支出两类。

 就税收支出的性质而言, , 税收支出首先就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由于各种税收优惠措施, , 减少了纳税人应纳税额使政府放弃了一定数量的收人, , 其实质上相当于政府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笔资金, , 就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其次, , 税收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 ,政府通过税收支出, , 并没有从纳税人手中获得任何商品的服务, , 同时, , 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也常常改变纳税人之间的相对价格, , 因此, ,它就是一种财政补贴性支出。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 , 如何正确运用财政补贴?

 答题要点: :

 ( (1 1) ) 财政补贴的含义。①它 就是政府无偿支出, , 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 ; ②财政补贴与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

 ( (2 2) ) 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①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 ②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 (3 3) ) 正确运用财政补贴。①必须正确认识财政补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②财政补贴的运用必须与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三、名词解释

 预算外资金

 政府性收费

 规费

 使用费

 名词解释: :

 预算外资金: :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 ,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 、提取与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政府性收费: : 就是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特定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等产品时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的费用。

 规费: : 就是政府部门通过颁证向公众提供免除特定义务或证明特定权利身份等服务时所收取的费用。

 使用费: : 就是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等产品时所收取的费用。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三、名词解释

 纳税人

 负税人

 税收中性

 税负转嫁

 价内税

 价外税

 四、论述题

 1 1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 税收应贯彻哪些原则?

 2 2 、根据能力原则 您认为个人所得税应如何设计?

 名词解释: :

 纳税人: : 就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

 负税人: : 指实际承担了税负的主体。

 税收中性: : 包括两种含义, , 一就是指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 , 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她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 二就是指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税负转嫁: : 指商品交换过程中, , 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价内税: : 税金包含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中的税。

 价外税: : 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税。

 简答题: :

 1 1 、答 :(1 1) ) 充分且有弹性 ;(2 2) ) 节约与便利 ;(3 3) ) 中性与校正性

 2 2 、答 :(1 1) ) 根据客观说, , 可以个人收入、消费或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指标。( (2 2) )根据主观说, , 则要考虑不同人的效用评价。

 第十章

 税收制度

 三、名词解释

 居民纳税人

 非居民纳税人

 商品课税

 所得课税

 四、简答题

 1 1 、 所得课税通常具有的主要基本特征就是什么?

 2 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各有什么特点? ?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应如何加以改革?

 3 3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名词解释: :

 居民纳税人: :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 定, , 居民纳税人就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 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1 1 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 , 无论就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就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 , 都要在中国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人: : 非居民纳税人就是指不符合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 ( 条件) ) 的纳税人, ,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 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 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商品课税: : 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所得课税: : 就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简答题: :

 1 1 、答: : (1) 所得课税属于对人税, , 即课税的 时候要考虑纳税人自身的各种具体

 情况。

 (2) 以实现的所得为课税对象, , 税基广泛、可靠, , 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3) 计税方法比商品劳务课税复杂, , 征收工作难度较大。

 (4) 实行有差别的税率与税收政策, , 直接调节企业的利润与个人的纯收入, , 从而调节生产、消费、储蓄、投资, , 促进经济发展。

 (5) 课税环节单一, , 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 , 也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

 (6) 在市场均衡情况下, , 所得税来源于产品价值中的新增价值、在价格与价值偏离的情况下, , 其税负有可能发生转嫁。

 2 2 、答 :(1) 分类征收制的优点: : 一就是根据不同来源的所得设计 不同的征税办法, , 保证财政收入。二就是在征管上, , 对税源特别就是零散税源控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点: :一就是使税制复杂化, , 二就是给征管带来许多问题, , 易造成对某些纳税人与某些所得的歧视。三就是, , 可能出现税负不均衡。

 (2) 综合征收制的优点: : 一就是公平税负, , 促进竞争: : 二就是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同时实现纳税人合理负担; ; 三就是简化税制。缺点: :对征管要求很高。

 (3) 综合征收最能体现税收合理性与公平性。但就是我国仍不具备其相应条件: : 个人收入完全货币化, , 建立了完善的信用制度, ,具备有效的收人汇总手段。完全放弃分类模式也不现实, , 可 能会加剧税源失控。所以, ,比较务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 再逐步向综合税制过渡。具体而言, , 对某些应税所得实行综合征收, , 如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所得等经常性所得合并统一, , 对其她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所得实行分类征收, , 或者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再在年终时申报全年综合所得。按月或按次计数的同时年终汇算, ,符合了量能负担的原则, , 将分类制与综合制的优点兼收并蓄。

 3 3 、

 答: :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取消, , 两个调整, ,。

 一个逐步取消”。

 “三个取消”, , 指取消生猪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 、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与收费。

 “两个调整”, , 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调整后的农业税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为计税面积, , 以 8 1998 年前 5 5年的粮食单产为计税产量, , 以 7% 为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上限, , 以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为计税价格, , 确定每个农户的应征税额。同时以农业税额的 20% 为上限征收农业税附加, , 替

 代原有的村提留。农业特产税调整征收办法后, , 只要生产环节比照农业税略高的税率征收一道税, , 同时明确, , 在农业税计税面积上种植农林特产, , 不许与农业税重复征收。对原统一规定的农村 劳动力积累工与义务工则

 “逐步取消”。

 第十二章

 国债与国债市场

 三、简答题

 1 1 、简述国债的功能。

 2 2 、简述国债负担。

 四、论述题

 公债的效应有哪些?这些效应对经济运行就是有利的还就是有害的?

 三、简答题

 1 1 、 (1) 弥补财政赤字 ;(2) 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2 2 、 (1) 认购人负担 ;(2) 政府负担 ;(3) 纳税人负担 ;(4) 代际负担。

 四、论述题

 1 1 、国债的资产效应。

 (1) 含义。

 (2) 国债有资产效应, , 所以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P 314)

 2 2 、

 国债的需求效应。

 (1) 含义。

 (2) 国债对总需 求的影响 (P315) 。

 国债的供给效应。

 (1) 含义。

 (2) 国债可以增加供给总量与改善供给结构。

 (P316)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三、简答题

 1 、何谓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2 2 、试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3 3 、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4 4 、何谓政府采购制度? ?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5 5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6 6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7 7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8 8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题

 1 1 、分析我国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三、简答题

 1 1 、国家预算就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 它的功能首先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的类别有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 , 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 国家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2 2 、国家预算原则有 :(1 1) ) 公开性。( (2 2) ) 完整性。( (3 3) ) 可靠性。( (4 4) )统一性。( (5 5) ) 年度性。

 3 3 、部门预算编制的意义: :

 (1)。

 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

 (2) 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程序与流程制度化; ;

 (3) 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 , 有利于监督 ;(4) 实现了依法理财, , 依 法行政; ;

 基本内容: : 部门预算就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 ,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与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它包括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 ; 基金预算收入与基金预算支出。

 4 4 、政府采购制度就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 ( 厂商 ), 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 , 其中公开竞争就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 《政府采购法》的宗旨与原则 ;(2) 政府采购方式 ;(3)政府采购当事人 ;(4) 政府采购程序与政府采购合同。

 5 5 、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 , 就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与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它的要点就是 :(1) 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 ,各单位在统一帐户下设立分类帐户, , 实行集中管理, , 预算外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帐户保存 ;(2) 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与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与劳务 ;(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 , 购买商品与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与劳务供应商。

 6 6 、“收支两条线”管理就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 , 其核心内容就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 算管理范围, , 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 , 提高法制化管理与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瞧, , 主要就是收缴分离, , 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与单位的资金占压; ; 从支出方面瞧, , 主要就是收支脱钩, , 即执收单位的收费与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 , 单独编制支出预算, ,。

 交由财政部门审批。

 7 7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就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与法制化, , 长期相对稳定, , 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综观各国的实践, , 分级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1) 一级政权, , 一级预算主体, , 各级预算相对独立, ,。

 自求平衡。( ( 2)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 ( 即事权) ) 范围, , 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 ( 即财权) ) 范围。

 (3) 收入划分实行。

 分税制。

 (4) 预算调节制度, , 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 有纵向调节( ( 或纵向转移) ) 与横向调节( ( 或横向转移) ) 两种形式。

 (5) 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就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 , 就体制整体而言就是相对稳定的, , 只就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8 8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划分。

 (2)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 原则, , 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3)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 原体制中央。

 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5)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四、分析题

 1 1 、要点: : 分税制实施以来, , 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 表现在 :(1)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与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 规范收入划分。

 (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就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4) 推进省( ( 区) ) 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二、简答题

 1 1 、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2 2 、运用 JS —M LM 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二、简答题

 1 1 、 (1) 债务融资。

 (2) 货币融资。

 (P380)

 2 2 、 (1)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 就是指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

 (2) 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 ①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 , 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 , 同时提高了产出与利率; ;②在利率没有提高的条件下, , 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总需求从而扩大了货币供给量。③由于利率的提高排斥了私人或民间投资, , 减弱了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 , 财政赤字产生了“排斥效应”。

 (P387- - 388)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三、简答题

 1 1 、怎样认识与评价财政政策效应?

 2 2 、简述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

 四、论述题

 1 1 、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 如何配合?

 2 2 、思考与总结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三、简答题

 1 1 、答: : 财政政策效应就就是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 , 因此, , 财政政策就是否有效关键要瞧政策执行的结果如何。一般说来, , 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为有效, , 反之, , 则为效果不佳或效。如果要判断财政政策就是高效还就是低效, , 则不仅要瞧政策执行结果如

 何, , 还要瞧为达到这个目的而付出的代价, ,这就牵涉到政策效应问题。

 要准确评 价某项财政政策的效应就是非常困难的, , 因为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既有积极的一面, , 也有消极的一面。尽管政策制定者总想寻求最佳的政策效果, , 但经济运行过程的复杂性往往使得事与愿违。

 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与补偿费用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成本, , 而某项政策实施后产生后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此政策的效益。这样, , 对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就可以通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用的对比分析来进行。如果成本大于效益, , 则成本的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 , 反之, , 则政策的有效程度很高。此外, , 由于政策效应也就是政策目标值的实现, , 因此, , 实现了政策目标 值, , 财政政策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

 某项政策的成本就是比较好衡量的, , 只要将研究费用、执行费用与补偿费用以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相加即可得到, , 关键就是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难以完全用货币计量, , 政策实施后应给受损者的补偿, , 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效益损失也难以精确计量。因此, , 财政政策效应评价的关键就是在政策效益既定的前提下, , 确定政策成本最低者为优。

 2 2 、答: : 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虽然都就是政府有意识的干预政策, , 但其区别也就是很明显的, , 第一, , 汲水政策只就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 , 就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 , 而补偿政策就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 , 它不仅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 , 而且还可用于经济过度繁荣。第二, , 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主要就是公共投资, , 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 ,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第三, , 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就是超额的, , 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第四, , 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就是民间投资, , 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就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四、论述题

 1 1 、答: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政策, , 它们都有难以独自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 , 只有相互配合, ,才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第一, , 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就是国家集中一部分 P GDP 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 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在分配, , 银行就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 , 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 , 除了收取利息外, , 并不直接参与 P GDP 的再分配。

 第二, , 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 社会消费需求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 , 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 而银行在这方面却无能为力, , 在个人消费需求方面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 , 在个人所得税完善的条件下, , 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 而银行主要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与监督经及现金投放的控制, , 间接地影响个人消费需求。

 第三, , 二者在膨胀与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首先, ,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 ,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 , 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创造”需求的能力, , 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就是银行信贷, , 其次, , 银行信贷本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来起到扩张与收缩需求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银行信贷就是个扩张与收缩需求的总闸门。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 方式。

 第一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即“双松”政策, , 松的财政政策就是指通过减少税收与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 ; 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利息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 , 增加货币的规模。显然, , “双松”政策的结果, , 必然使社会总需求扩大。

 第二, ,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即: :“双紧”政策, , 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 , 来限制消费与投资, , 抑制社会总需求; ; 紧的货币政策就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 , 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 通货膨胀, ,但可能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第三, ,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 防止经济过旺与抑制通货膨胀; ; 而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 , 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第四, ,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 , 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 ; 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高的通货膨胀率, , 因此, , 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 , 会积累起大量的财 政赤字。

 2 2 、答: :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 ,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灵活与完善, , 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 , 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 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条: :

 (1) 刺激需求与改善供给相结合, , 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 , 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 , 特别就是注重农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2) 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相结合,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注重技术革新,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推动产业升级, , 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 ,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即不仅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 , 而且从长期着眼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3) 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 , 特别就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 , 大力解决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 ,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 从而逐步建立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机制。

 (4) 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 , 而就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 , 通过清理乱收费、乱摊派减轻企业与居民额外负担。同时, , 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鼓励投资与消费, , 促进技术革新与出口。

 (5) 充分运用财政补贴与财政贴息手段, ,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 , 带动银行贷款的增长, , 对民间经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扩散效应。

 (6) 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 , 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 , 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适度的货币供给, , 发挥“微调”作用, , 既有利于遏制通货紧缩的趋势, , 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死灰复燃。

 (7) 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 , 并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比如, ,这次调整仍就是从货币政策开始的, , 当瞧到货币政策的效应微弱, , 果断启动财政政策; ;开始主要目标就是刺激需求, , 但很快转向调整经济结构, , 调整分配政策, , 注重科技进步与发展教育; ;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发展, , 及时调整政策力度, , 掌握逐步淡出的时机; ; 等。

 等。

推荐访问:财政学 习题 答案

本文标题:《财政学》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817/16830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财政学》习题答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