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7 14:24:01 |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思想 社会治理 公众参与

作者简介:甄菲菲,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李迎,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80

一、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治建设,以建设法治中国为目标

随着依法治国这一战略思想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要想有效的建设法治社会,那么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要把相应的立法以及执法工作为作为重点开展,从而也能够把社会治理活动纳入一定的法治轨道,要想充分的发挥法治的作用,那么就要确保法治的有效建设和完善。

因此,也就需要不断的提升整个社会依法治理的能力,也能够推动社会法治轨道的不断进步。

(二)坚持社会治理创新,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引导

创新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同时也是代表现代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的基础在于社会治理,要想促进我国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就要积极的改进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治理方式。特别是在不断加强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开展和进步,我党也提出了比较创新的社会治理的概念,这一概念开展的基础则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三)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城乡社区为基础

习近平同样也强调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特别是要以城乡社区的治理作为整个社会治理开展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城乡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细胞,也是整个城市社区建设最基础的部分。面对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的新要求,也就是要加强社区的全面建设,切实的提升城乡社区整体的服务管理水平,这也成为了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四)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作为目的和归宿

深化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与此同时也要促进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和正义,这也是我国人民最为关心的根本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改善民生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也就是要加强以人民为中心,有效的解决人民最为切身的利益,特别是在医疗、教育以及养老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保障策略的开展。

(五)注重公共安全,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

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之下,我国国家安全以及整个社会安定都面临着相应的威胁,同时存在着挑战也逐渐的增多。我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针对这一情况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改革的稳定发展,要把维护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性的工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下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

(一)社会治理形势出现根本性好转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社会总体的治理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全的好局面,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危机,以及一些国家内乱不断和恐怖袭击时常发生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基础。

(二)新的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形成

就目前的发展来说,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开展之下,主要是依靠著我国法治建设来作为相应的保障和基础的。

(三)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这个社会治理的模式中,我国政府是整体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并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参与主体,其他的参与主体也包括了我国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相关的社会组织以及城乡社会区民组织和社会公众等等力量,通过这些力量和因素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益,从而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格局。

三、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公共参与面临的挑战

(一)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职业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整体的就业情况也呈现出市场化的发展,员工的社会流动性也在不断的加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政府对于社会治理的难度,这是深刻的经济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因此对于生活也有着更高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消费产品有着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不再满足于批量的大众消费,并且对于健康以及医疗方面更加的重视,这些社会层面的变化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所带来的挑战。

(三)人们对价值追求的重视带来的挑战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人民对于其他方面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特别是在面对快节奏以及工作压力的情况之下,人们在心理方面的孤独感也会更加的被凸显出来,因此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对自身的压力和焦虑进行相应的疏导,从而希望获取一定的幸福感以及安全感等等。

(四)网络社会的兴起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在给我国社会带来一定的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影响。自媒体主要的特点是自主和开放,并且有着一定的话语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互,特别是在碎片化以及娱乐化信息充斥的今天,传统的社会管理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四、习近平新时代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社会治理的相关体制,特别是要确保我国党委领导以及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协同参与,从而确保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积极回应人民的新期待

我国政府也要积极的回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效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相应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以黄赌毒为主的犯罪活动,依法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我国国家法律的权威,增强人权法治保障,从而提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

(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城乡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细胞,也是整个城市社区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基层政权对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也得到了基本完善,比如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协商功能。

(四)大力推进依法社会治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改善民生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也就是要加强以人民为中心,有效的解决人民最为切身的利益,特别是在医疗、教育以及养老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保障策略的开展,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解决民生类的问题。此外,还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到社会治理实践过程当中,保障人们有序合理参与社会公共治理。

(五)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

网格化不仅仅是社会治安网络,还是城市管理网络和社会服务管理网络。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改革的稳定发展,要把维护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将电子地图技术与市政管理相结合,将城市管理落实到责任区、责任人;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信息平台建起来,特别是在完善摄像头网络和社区居民电子档案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

五、结语

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我国公民对于公共决策的信息是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控的,因此在整体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面对我国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着的新的形式以及相应的变化,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些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就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整体的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进行开展,不断的加强创新和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政府对于社会治理方面的水平,也能够把党和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进行较好的落实,从而在维护我国社会安稳和谐的同時,也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黄高晓.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N].解放军报,2018(007).

[2]沈彬.社会治理如何社会化[N].人民日报,2017(005).

[3]李建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17(002).

[4]齐冬梅.运用新媒体创新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15(005).

[5]郭剑鸣.风险社会与西方政府管制的结构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B02).

[6]钟本章.中国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江汉学术,2018(5).

[7]苏曦凌,杜富海.走向协同: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形态的理性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刘西忠.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重构视野下的社会组织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4(6).

[9]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

[10]夏建中,张菊枝.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推荐访问:新时代 治理 公众参与 社会 习近平

本文标题: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7/25768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