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益的视角探寻

发布时间:2023-06-15 12: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耐人寻味,道难道之景,抒难抒之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是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吟诵,重视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其中,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二学段为50篇,第三学段为60篇,其后还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70篇。课程标准还指出: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而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 弘扬民族文化。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汲取古代思想精髓,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古诗词题材丰富多样,几乎包括了哲理、言志、题画、田园、边塞、叙事诗等所有的诗歌题材形式。如《咏鹅》,诗句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这种童谣或近似童谣的作品正是儿童诗歌启蒙的好教材,《敕勒川》是北朝民歌,展示了放牧的情形和北方的辽阔;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描绘了采莲的动人情形。优秀的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题西林壁》、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等,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此丰富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重要作用。

2.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和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如王维的《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篇目,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性高,记得牢。而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学生自己的想象和领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以此激发自己无穷的想象。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3. 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古诗词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景象大都见过,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是古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律诗《春夜喜雨》、小令《如梦令》,于谦《石灰吟》、龚自珍《己亥杂诗》、林昇《题临安邸》等篇目,含义深刻,所涉及的古汉语知识更丰富,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有较大的作用。

4. 获得审美情感。诗词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孟郊的《游子吟》,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含蓄深刻,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再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美化学生的心灵。小学古诗词教学其实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它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让学生感知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内在的美和价值,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和正确的审美标准。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方法简单,急于求成,从而步入误区,如倾盆大雨式的背诵、囫囵吞枣式的翻译等。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难以从根本上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要想使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 钻研教材,把握情感内涵。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远,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句,许多人认为是老人喝酒后讲话带着醉意,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带着醉意。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主张,南归以后,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长期未得任用而闲居农村,比较郁闷,时常借酒消愁。两相比较,教师觉得还是取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更能体会词中所反映在农村生活的愉快和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再如教学《题临安邸》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教师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权贵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西湖歌舞几时休?”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2. 探究诗意,品味语言美。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炼,内蕴丰富,言简意赅。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以寥寥的二十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向我们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渔翁的生活是这样凄冷孤寂,老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标独傲。那个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不怕天寒地冻,不惧皑皑白雪,忘掉世间的一切,专心致志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孤傲,正是柳宗元孤标独傲、超然物外形象的真实描绘。作者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一首二十字的小诗,竟然蕴涵了如此之多的信息,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练。

3. 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科学以明晰的思辨和严密的逻辑力量折服人,文学却以它具体细微的感性形象来打动人。这种感性形象不是直观教学式的模型,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古诗词有它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让他们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情感和深刻的事理,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绝不是水天浑然的空旷寥阔中渐渐远去的一叶孤舟的纯粹画面,而是深深地寄托着作者目送友人远行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怅然若失之情。只有对作品的意境有所感受,才能体悟到作者将对好朋友之情寓于一江春水、绵绵不绝的情感。在小学阶段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与《送孟浩然之广陵》均属于“送别”主题,教师还可以资源整合,主题凝聚,让“送别”的主旋律和真挚的朋友之情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的咏叹主题,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给古诗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使祖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责编/张 鹤

推荐访问:古诗词 探寻 小学语文 视角 效益

本文标题: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益的视角探寻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5/26444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益的视角探寻》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