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类文章大多反映人生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内容比较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阅读时要注重挖掘、感悟。阅读此类文章大体上可分为读、思、辨三个过程。
1.读: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内容。
在回答问题之前,考生一定要先将文章仔细阅读一遍,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作者的观点。一些难懂的术语可以先跳过去,要学会抓大局,这样对做题很有帮助,因为很多题目的答案是从全文中归纳出来的。考生读这类文章要有耐心,并且要控制好阅读速度。例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6题要求选出对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其中选项B中的三个信息要点散布于整篇文章中,考生必须在读完全文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2.思: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文艺理论类作品中的很多句子不像科技文中的句子那么直白,往往比较抽象,比较含蓄,且多用修辞手法来表现,这就需要考生多思考。考生要联系上下文去思考,拨开层层迷雾,正确解题。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7题要求选出对“彩陶是一本浓厚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题干中要求理解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联系上下文可知,原文中只是提到“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而D项中“原始人类用它来记载历史”是硬加上去的,所以D项不正确。
3.辨:学会逻辑推理,排除干扰信息。
高考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对文章信息的推断上。这种题目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要求考生由已知推断未知。考生要仔细分析原文,看选项中的推断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9题A项中“彩陶是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也是其他经历过彩陶阶段的国家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后半句不能由前句推断出来,因而是错误的推断。
阅读训练一
文学与好看
邓刚
现在文坛上流行一句话:小说要写得好看。乍一听挺有道理,可细细一琢磨却又觉得好笑,小说不是文件不是论文,本来就是因为好看才称小说的,祖祖辈辈写了好几千年,今天我们却像大梦初醒似的,认识到小说要好看才能有读者。不过,要是分析近半个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现在能喊出小说要好看,还挺不简单呢。我们过去把一切文字形式的东西都强化成政治宣传,小说当然不会好看了;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抓经济战线,文学还是在吃“大锅饭”,没有进入市场竞争,所以过于从容的作家们就摆出写天书的架势。一些高超的作家,从来就有不惯读者的毛病,他们故意把作品写得像没肉的牛排,这样反而更会吊读者的胃口。因为读者对这种反宣传的东西大惑不解又大开眼界,倒惯出作家的毛病,硬是抱着没肉的牛排啃个没完,而且越啃越觉得能啃出深奥来。
不幸的是市场经济终于来了,作家们慌了,在万恶的金钱这条疯狗的逼使下,无可奈何地喊出“小说要好看”这句小儿科的真理。高超的作家们并不太慌,他们撇着嘴说,不就是好看吗?那容易,写写三角恋爱,写写凶杀色情,写写推理侦探,深刻不好办,浮浅还不好办吗?其实错了,一个人进步很难,但要落后似乎更难。深奥惯了,要想浮浅一下,还真是不太容易。
中国人有很强的兼容意识,也就是中庸之道。只要是他承受不了或达不到的,总愿意来个“相结合”。纯文学太阳春白雪,俗文学太下里巴人,来个相结合吧。这就像我们吃饺子和吃面片,如果你说饺子好吃算高档的纯文学,面片便宜那就是俗文学,怎么办呢?来个雅俗共赏,写出纯、俗文学相结合的作品,让你既吃到饺子的滋味,又得到面片的实惠。于是,我们就发明了馄饨。馄饨是什么,是饺子吗?不是;是面片吗?更不是,馄饨就是馄饨。你决不能说吃了馄饨就等于吃了饺子或是吃了面片。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又多了这种馄饨作品,这种作品既不艺术,又不通俗。也许有人质疑我反对雅俗共赏,其实不然,我更愿意鱼与熊掌兼得,但我决不想鱼目混珠。我曾到过许多工厂、学校和打工者的宿舍里采访,有意无意地浏览了他们所看的东西,几乎百分之百地是花花绿绿的刊物,还有不少乌七八糟的“非法印刷物”,能找到一本文学作品,可以说像大海捞针。这使我陡然地悟到,文学如果也用“食粮”来比拟,那么有燕窝鱼翅,有萝卜地瓜,也有臭豆腐。按照人们的文化档次、审美兴趣的需求,文学也要分出档次来。将燕窝鱼翅与萝卜地瓜臭豆腐胡乱地炖在一起,怕是滋味不太妙。
决心制作燕窝鱼翅者,可以不去取悦“引车卖浆者流”,无肉的牛排也可以继续无肉。然而,你要想把小说写得好看,有时不得不屈尊从导师或巫师的位置上走下来,这可能是没有法子的事。我不是说难啃的牛排就是坏作品,有很多难啃的牛排作品被文坛看好,被评论家捧若至宝,而且确实是上上之作,但我不啃。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屈尊从导师或巫师的位置上走下来”是说作家要融入社会,融入百姓的生活,写人民喜欢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好看。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作家写起了通俗文学是因为大众的阅读品位发生了变化。
C.文学不能光喊口号,必须要有内容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学也要分出档次来”就是说要按照不同审美情趣来阅读文学作品。
E.作者不反对文学作品的雅俗结合,但是反对不伦不类的低俗文学。
2.“没肉的牛排”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怎样才能把小说写得好看?
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5.分析市场经济之前很多小说不好看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训练二
老子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等思想,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起点,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也是生态法则和自然规律,是其生态智慧的根本。《老子》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强调自然、天地万物(包括人类)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存在性,其生态智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整体境界。“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内化于天地万物之中,成为制约万物盛衰消长的规律。它作为不可言说的世界本体、宇宙演化的动力和法则,自然无为的天然状态的客观实存特性,时刻昭示人们应循“道”而为,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按天地本来的状态生存,从而经由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把握达至生命的最高境界。显然,老子从“道”的状态中,看到了“道”的内涵,发现了“道”的特点,并进而强调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顺应自然。因此,“道”也成为老子生态智慧的基础。
“道生万物”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在这里,老子以万物相互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他并不将人的行为独立于自然之外,而是把人与万物同视,认为自然只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
当然,这并不是要把人降低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道生万物”表明,老子反对把贵贱观念应用于自然界,反对人类妄自尊大、以自己为中心、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征服对象的态度,反对人类仅为自己需要而掠夺自然的做法,而是主张以道观物,以达到天人和谐。
通过历史反思,面向21世纪的人类已认识到了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而老子哲学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显然是对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人高于万物、优越于万物价值范式的颠覆,对于消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律。宇宙万物的生成根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的演化动力来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统一于自然,人类社会始终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的基本内容。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老子的“道”是一种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伦理观,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念、反等级态度以及“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是十分吻合的。
再次,要对自然存一份爱惜之心。老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俭啬慈善”的态度,唯有如此行事,每个人才能修炼自身,使“德”不断积累,体认“道”,达到“玄德”,从而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自然无为”,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自然无为”是由“道”推演出来的老子生态智慧的基本立场。其中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意蕴,在于要求人们的行为要与“道”一致,要与天地万物一致,尊“道”贵“德”,顺应自然,体现在实践上、行为上就是“自然无为”,从而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万物的生存法则都来源于自然。
B.人类应该利用自己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自然,改造自然,最终主宰自然。
C.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其实就是号召人们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做。
D.老子的思想对于人类化解许多生存危机有很大的启发。
E.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老子的生态智慧在现实社会是如何体现的?
3.什么是“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它的表现是什么?举例说明。
4.如何以“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
5.第二段中提出的“‘道’的内涵”和“‘道’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试加以归纳。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文艺理论》
阅读训练一:
1.B、D
2.“没肉的牛排”是指作家们在作品中摆出一副反对政治宣传的架势,貌似与当时的形势格格不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但是作品中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内容,犹如一块不带肉的牛排,看上去很诱人,吃起来却没有任何味道。
3.文学作品要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社会,写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学;作品既要写得高雅,满足高层次人群的需要,又要注意通俗,吸引普通读者;要反对低俗文学;要照顾到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
4.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一些作家的作品比喻成“没肉的牛排”,指其文章只注重形式,却没有内容;读者抱着没肉的牛排啃个没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生硬理解;用饺子、面片、馄饨来比喻文学,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作者还用“燕窝鱼翅”“臭豆腐”“萝卜”来作比喻,说把它们混在一起炖怕是滋味不妙,让人忍俊不禁。
5.①在特殊的年代里,很多小说迫于政治形势,不敢去描写社会生活,而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成为了政治运动宣传利用的工具。
②改革开放初期,小说创作受到体制的影响,缺乏竞争,吃“大锅饭”,写好写差一个样,导致作家们唯我独尊,忽视读者的需要,作品内容空洞无物。
阅读训练二:
1.B、C
2.现实社会中,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命。人与自然界是互相联系的,人应当顺应自然,对自然的破坏也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毁灭,要努力做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3.“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人类以自己为中心,妄自尊大,把征服自然作为奋斗的目标,对自然资源加以掠夺,严重破坏了自然规律。例如:人类为了取得居住的空间而大肆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4.①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保护自然,维持自然界的秩序,保持生态平衡。
③爱惜自然,做到“俭啬慈善”,运用老子的无为思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道”的内涵:指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的制约万物盛衰消长的规律。
“道”的特点:客观性和实在性。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文艺理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