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16 19:4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开展高校声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挖掘更多潜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高校声乐教育工作中,如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声乐中的运用现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当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运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声乐教育;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190-01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它无处不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一般教育所独有的规律的科学,是在分析总结实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慢慢积累而形成的。所以,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历史是教育学形成、发展的根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声乐教育的意义

“中西合璧的夜莺”,这是国际上对青年歌唱家吴碧霞的称赞,她出生在湖南汉寿县,父亲是县城有名的花鼓戏剧团团长,从小耳濡目染加上父亲孜孜不倦的辅导使吴碧霞在童年时期打下了扎实的花鼓戏基础,熟练掌握花鼓戏唱腔、手法、表演技法;家喻户晓的《刘海砍樵》是我国有名的歌唱家李谷一的代表作,这位凭借熟练表演技巧以及美妙歌声深深打动观众的歌唱家其实曾经也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的“当家花旦”;再说一说毕业于湖南艺校花鼓科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张也,她也曾经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数一数二的年轻演员。虽然说她们不是因为花鼓戏而闻名天下,但是精湛的花鼓戏表演功底为其表演民族声乐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在观看她们淋漓尽致的声乐表演时,人们能显而易见地认识到民族声乐演唱者具有典型意义的乡土戏曲功底是何等重要。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育者大多偏重于听觉艺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而忽视了表演方式的培养。笔者也听过一些高校学生以及硕士的专场音乐会,听过许多知名乐校的课,他们往往都是在强调科学的发声,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共鸣训练等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这些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固然重要,但是却忽略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最宝贵、最精髓、最根本的是表演技法。我国声乐教育的首要任务——传播弘扬民族声乐早已成为声乐教育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学校要将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民族声乐作为第一要务也是得到教育部门批示的。在蒙古,长调已经正式成为本地的高中声乐课堂教育内容;在新疆,木卡姆也在逐渐地被本地学校普及。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花鼓戏,表现方式独具一格,美妙的发音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早已被表演者们融为一体,主要通过手、眼、身、法、步以及唱、做、念、打结合生动传神地塑造人物,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传播了当地的人文习俗。地方学校将花鼓戏里原生态的唱腔及独具一格的表演技巧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突出本土学校的教学特色,更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助推当地社会文化传播,传承并发展本土民族音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学结合的途径

历史上每一时期都产生过大量经典的传统乐曲,对于这些极具韵味及审美价值的乐曲,学生们或多少知道一些、或根本就没听过。课堂上,我们肯定要给学生播放这些音乐,但倘若我们仅仅就是机械性地让学生听听而已,那将起不到太多作用。欣赏音乐关键是能够听懂,进而从中得到更到的陶冶与启发。这就需要我们在讲课时多方位地区分析所要欣赏的乐曲,包括其创作背景、内容指向、曲风、作者生平、乐曲深厚意蕴等等,这里面就涉及到审美、社会、分析等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教师对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作品分析都是应该有相当理解的。经过多方位的分析,再去让学生静心去感悟,再让他们谈谈自己通过听乐曲得到的感悟。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得到的感悟会不尽相同,这是极其正常的,尽管乐曲都有自己内容指向,但鉴于个人审美的差异,以及音乐本身所具备一定的模糊性,听众对它的理解有差异也在所难免。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尊重一定的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教师最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概括总结,这个时候一定要进行升华,总结乐曲中所蕴含的人文、民族精神,启发学生今后欣赏时去进一步体味。经过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会逐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领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学相结合,对于传承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高校特色办学和师生的成长以及为社会输送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代表性的传承人为教学目标,注重田野采风和教材的建设,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高校声乐教学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二者结合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促进高校特色办学、有利于教师成长。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材建设、注重田野采风、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因地制宜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更是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深远广博,这样独特的民族风貌使我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独树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的不断重视,我国民族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与现代高等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对全面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 与传承、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研究——以中国赫哲族和俄罗斯那乃族为例》项目论文;项目编号:2013B105。

推荐访问:相结合 声乐 文化遗产 途径 物质

本文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途径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6/26504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途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