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影响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3 18:2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但是价格剪刀差并没有并没有因为经济制度的改变而消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农产品的供求、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政策、流通渠道这些因素的影响,剪刀差仍然存在。

关键词:价格;剪刀差;因素分析市场机制下的工农业产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但现实经济中依然存在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价格整体偏低的状况。这主要是由我国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决定的,相对于工业品价格形成,农产品价格不仅反映了市场供求因素,更受到国家政策、农产品单一的流通渠道的影响。因而市场供求、国家政策和流通渠道是影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主要因素。

一、市场供求因素

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中,虽然供求因素主导着价格决定,但由于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品生产,受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周期、生产条件的制约,因此其价格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农民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进行生产决策,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者在决定生产的种类以及产量时所参照的通常是上一生产周期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这种价格信号的滞后性使农业生产者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当某种农产品当年供不应求时,农民集中种植,结果下一年却出现价格下降;当年产量较大供过于求时,农民纷纷减产,反而促使该农产品价格上升,这种符合蛛网模型的农业生产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农业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均衡于原有价格水平。同时,受气候条件、种植时间、地域条件的影响,农产品生产也难以具备工业生产的典型性,使价格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而每当出现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降时,农产品却难以储存,使得农业积压立即转化为农业净损失,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而工业产品因供求不均衡导致价格变化时,工业企业可以很快速的调整生产产品的数量,甚至产业结构。因而农业的自我调整能力,即市场发挥的作用远没有工业那么大。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也制约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水平上,因此劳动力的数量成为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一大因素。当前我国虽然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进行第二、三产业的生产,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更新、补充速度快,因此相对于城市工业生产存在着较为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就使得农业供给弹性大,当供小于求、价格应当上涨时,却被迅速补充的劳动力所充抵,最终价格上涨的拉力减小 。综合这两个方面可知:相对于工业,农业的供给调整比较滞后,农产品的价格不能很好的和农产品的价值表现为一致。因而,工农业产品的供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二、国家政策因素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来看,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总体上是逐步放开的,但是国家却一直没有完全放弃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农业补贴工业的措施,国家政策看似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价格,但对农业产品价格的过度调控,却不利于农业增收、农产品价格的稳步提升。

政府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为了改善农产品不足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民提升农产品的供给;但一旦农产品的价格有了调高,农民又会盲目地生产同一种类的农产品,造成农产品市场上供给过多,以至于农产品由出现了难以售卖的现象,因而农民不得贱卖农产品,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国家会制定一些农产品的保护政策,但是这种保护政策实际上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因而农产品的产量并没有像政策制定之初所预料的那样提高,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此时农产品市场又倒回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产品价格又会上升,而这种上升又会带来下一轮生产周期中价格的下降,由此循环往复,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难以实现,始终维持在初始的较低水平。因此国家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过度频繁干预是不利于农业价格水平的整体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以及最终的农民增收的。

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从事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掌握的信息少,只要当前收入有提高的可能,在下一个农业生产阶段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涌入到相同农产品的生产当中,这样就会导致这一种类农产品的产量过度膨胀,甚至超过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容纳量,必然农产品价格就会由于过度竞争而下降;而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当前收入有下降的趋势,在下一个农业生产阶段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向其它农产品生产中转移,这类农产品产量的又会急剧下降,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地要下降。实际上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国家政策制定者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过度频繁干预并不能实现最初的调控目标,反而增加了价格波动的幅度及频率,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因而也就阻碍了农产品价格的价值回归。

三、流通渠道因素分析

工农业产品之间单一的流通渠道对于二者较大的价格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城乡二元分割的流通渠道一方面使农业产品无法通过有效的流通渠道流入城市市场,供给与需求难以对接;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市场化水平的明显差距,导致城乡之间进行交易会带来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剥削市场化水平低的农村。

由于农产品的自身特点,不仅在生产中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甚至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风险也远远高于工业品,而这种风险在市场上往往难以得到回避,市场不能提供锁定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机制,农民往往成了市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市场机制下,农产品不再由国家统一进行收购,农民需要自己来售卖农产品,但是由于我国小农经营的现状,还有农民对市场信息认识的缺失,农民自己是无法完成售卖农产品这个任务的,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的参入。这个第三方就是中间商,中间商实际上是农民和最终消费者的一个桥梁,中间商和农民相比,具有迅速、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虽然农民通过中间商来节约交易成本,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民在中间商面前很少有议价的机会,所以即使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中间商通过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获得了这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农民的收入反而没有提高。

中间商之所以能够压低农产品收购价,主要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虽然农户也是理性人,但其知识和信息有限,资本有限,在交易过程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特别是没有能力预测和规避市场风险。又因为农产品储存成本较高,特别是时令农产品不耐贮藏,或者贮藏成本较高,农户急于售出,中间商因此压价收购。农户和中间商之间是不合作博弈,最终受损的是农民。在交易过程中,分散的农户交易规模小,信息搜寻成本相对较高,鉴别信息真伪能力、方式也无法与中间商相比。因此农户难以识别中间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总之,这种流通渠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市场经济时期,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形成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任宗哲.统筹城乡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的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97-201.

[2]温桂芳,张群群.中国价格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8-250.

[3]邓秀丽.关于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的几点思考[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26-29.

推荐访问:剪刀差 工农业 产品价格 因素 我国

本文标题:影响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723/27799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影响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因素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