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02 08: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软件行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虽然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软件业发展迅速,然而其还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研发实力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软件企业发展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试图归纳出我国软件企业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软件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软件产业;swoT分析;创新;发展战略;信息产业

[作者简介]方奕广,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 深圳,51808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2—0127—0004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比最高的产业之一,并且这一产业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及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在此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中,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软件业发展迅速,基本上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长率。然而,中国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市场占有率却不足2%,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小、赢利能力低,中国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国的软件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总之中国软件产业和中国软件企业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那么,如何发展中国的软件企业呢?本文采用SWOT分析我国软件企业的产业环境与自身竞争力状况后,从产业角度、企业角度提出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软件产业是指与提供软件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一系列经济单位的集合,隶属于整个信息产业的范畴。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及通信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采集、处理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而软件的作用就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因此,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仅为593亿元,到2007年已上升到5800亿元,多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软件产业规模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10.36%,在GDP中的比重达2.35%,软件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截至2007年底,中国软件产品收入2017.3亿元,增长22.5%;系统集成收入1475.2亿元,增长16%;软件技术服务收入978.1亿元,增长24.80%;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155.2亿元,增长21.80%:Ic设计收入171.3亿元,增长16.8%。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2968家,就业人数达到102万人。

二、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为了综合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达到内外环境的协调和最佳配合,企业通常采用强项、弱项、机会、威胁分析,即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它是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和外部机会与威胁结合分析的代名词。SWOT分析能迅速掌握企业的竞争态势,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工具,其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矩阵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得出一系列可选对策。本文将SWOT用于软件行业分析中,试图找出软件行业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SWOT战略选择,如图1所示。

(一)我国软件企业的优势

1 机制灵活

据调查:我国软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50人以下的企业占70%以上,最大的软件企业也不到4000人。由于软件企业规模小,从而运作灵活,能灵敏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因此,它能够瞄准市场从而集中力量专门在供不应求的领域下工夫。即使战略在实施中遇到了困难或出现阻碍,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从市场中从容退出。

2 创新动力强

软件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往往企业主都是年轻的创业者,很注重创新。有了新市场新技术就能够迅速用于生产经营。由于软件存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的需要,前后有衔接关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先找到机会,谁就有可能垄断这一片市场,为企业赢得发展和生存的空间。

3 空间上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特点明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地区对软件的需求量大且层次不一。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软件可以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市场的多层次性特点,细分市场,找到市场的空白点,获得企业发展的契机。

(二)我国软件企业的劣势

1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处于国际软件产业价值链体系的中低端,高端软件市场几乎全为外国产品垄断,外国软件企业在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国外厂商主要采用先占领高端软件市场,再进一步向低端应用扩展的竞争战略,通过系统集成、捆绑销售、授权开发、代理销售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而国内软件企业则主要面向低端应用市场,直接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应用开发,在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行业应用领域,如财会、金融、税收、政务等占有一定优势。

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我国软件产品重复开发问题严重,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与联合,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同时,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受制于人,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

2 软件人才结构失衡

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与分析师并存的金字塔形状。人才基数由大到小,形成梯次,它们之间的比例应该是7:4:1。而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并集中在本科阶段,这就造成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既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又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精通外语、具有项目需求分析能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软件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我国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瓶颈。

3 软件企业融资不畅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涉及三个渠道:企业自主投资、风险投资和政府投资。作为国内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工具难以对软件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银行贷款一般需要固定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而软件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民营企业居多、资本金数额较低、资信能力差、财务运作不透明、软件产品的无形性、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少、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大、产品前期研发投入较大等。这使得软件企业特别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软件企业

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很大。同时,我国股票、债券发行的有关制度仅适合于大中型企业的融资,软件企业很难符合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措资金。此外,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必要的规范,无法为软件企业注入足够的风险资金。以上种种因素造成我国软件企业普遍缺乏融资能力,只能依靠经营利润的积累来获得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本去启动软件产业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软件企业发展的外部机会

1 国家重视程度加大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本国的软件工业的发展,明确地提出要把软件业作为中国IT和通信事业中的重中之重,甚至设置了振兴国家软件行业的相关领导机构。这说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后,下一步要以制造中心的硬件能力向高利润、高人才的软件市场转移。

在“全国软件创新工作会议”上,科技部提出,我国软件产业应尽快转变“以模仿、跟踪和应用产品开发为主”的路线,实施“前沿突破、市场牵引、组织创新”的新战略。五项措施包括:制定软件产业技术路线图,指导软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推动产业的升级;发挥市场资源优势,面向重大行业应用,推动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软件与服务企业;加强出口渠道建设,倡导建立以大型软件企业为核心的软件企业联盟,向软件设计与业务流程外包等产业的高端发展等。有了国家的保障,软件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时候,不再是“无米之炊”,并且在融资、外部竞争环境上有所好转。

2 信息化浪潮

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提出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将牵引出一个巨大的软件市场。首先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哪一个系统、哪一个行业的信息化都离不开它,因此,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浪潮必将引发巨大的软件需求。其次,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计算机新一轮应用的热潮,以及3c(电脑、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日趋融合,也将进一步拓宽软件市场发展的渠道。政府改革的推进,提出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软件的支撑,各类型的软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提供不同层次的软件。

3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国际化是企业成长战略中的一种,因此也不能将其与企业整体的发展割裂开来,对于小型软件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研究人员发现,知识积累和网络联系对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国际拓展战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拥有国际关系网的企业具有“学习优势”并且比只有国内伙伴的企业更容易走向国际化。经济全球化需要互联网络的支撑,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为软件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 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

软件产业基本形成了国际间分工格局:美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居于领先地位。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充分利用本国信息化的机遇,大力发展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在某些系统软件领域和软件应用领域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欧盟在通讯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若干重要领域也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挑战。邻国印度软件出口业务正在走向高端。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品牌知名度,得到国外客户特别是欧美客户的认可。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采用印度的软件。中国软件最大出口国是日本,多数为低端软件编程。

2 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软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软件属于无形资产,但软件的盗版成本很低,因此软件行业的侵权行为很猖獗。由于软件行业的侵权行为泛滥,严重挫伤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无序、假冒伪劣商品猖獗时,软件企业的产品更易于假冒。一旦发生侵权案件,就可能使软件企业产生“灭顶之灾”。

3 竞争加剧

由于我国软件企业大部分服务为低端客户,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当面临激烈的竞争时,纷纷大打价格战,造成两败俱伤。如今,国外的企业也纷纷利用其技术优势,加入中国市场的争夺,更是加剧国内软件市场的竞争。

三、软件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的类型应该与它所采取的战略相一致,软件企业也应当在这些普遍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知识产权整体情况、产业特色、所在区域、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优势化解其劣势,充分运用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避免挑战给企业带来的打击。现根据SWOT战略选择,提出软件企业战略选择的几点建议。

(一)S+O=SO(优势+机会=杠杆效应)

当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互一致和适应的时候,企业用内部优势赢得了外部机会,使机会和优势充分结合和发挥出来,产生杠杆效应,表现为特色经营战略。软件企业可以专注于某一行业软件,形成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如:恒生电子就专注于金融行业软件的经营。

(二)W+T=WT(劣势+威胁=问题)

当企业内部劣势与企业外部威胁相遇时,企业就面临重大的问题。即WT对策:着重考虑弱势因素和威胁因素,力求使两者的不利影响都趋于最小,所以又叫“最小与最小对策”,表现为做外包项目战略。

中型软件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短缺和融资上的困难,信息流通较差。随着外部环境竞争的加剧,一些知名的大型软件企业在项目获得上有竞争优势,而且大型项目往往可以分为若干个小项目,如果大型企业自己开发也需要很多人力资本,也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大型软件企业愿意将一部分非核心的开发外包给小型企业。小企业也能从外包项目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如华为就有很多项目是外包给其他小型软件企业的。

(三)W+O=WO(劣势+机会=抑制)

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或者不能相遇重叠时,企业有再大的优势也得不到发挥。即WO对策:着重考虑弱势因素和机会因素,力求使前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而后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又叫“最小与最大对策”。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争夺市场。

由于自身劣势的限制,没有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在低端市场进行竞争。而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核心技术开发,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自主创新,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华为就是勇于迎接挑战的先锋。

(四)S+T=ST(优势+威胁=脆弱)

当环境状况对公司优势构成威胁时,优势得不到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优势程度降低。即ST对策: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力求使前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而后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又叫“最大与最小对策”。目前,很多政府方面的软件就往往需要一定的关系网络,有些软件企业就可以利用自己在某个地区的人脉,重点公关拿到项目再将软件进行发包开发。

总之,在现阶段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与国际大型软件企业相比,实力薄弱。我国软件企业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本土化优势即对国内市场的深刻了解,最大劣势就是实力不够即资金规模方面的劣势。那么我国软件企业在现阶段可以采取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于某一细分市场,取得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即选择集聚化战略,形成某一细分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

推荐访问:企业发展 思考 战略 我国 分析

本文标题: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802/2812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