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关照
[摘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两个历史纪念节点的汇合,充分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的旗帜和方向。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立足于新时代,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时间逻辑,梳理中国共产党理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脉络,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化对党的理论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做到始终坚持理论主题的实践本质,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积极作用,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力量;灵活运用宣传载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从而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思想建设 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9)05-0019-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9.05.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1 ]这是全党深入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新时代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具有重要意义。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思想先进性建设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深刻领会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内涵,把握新中国成立70年间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规律和本质,总结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全面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使其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科学认识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现实的迫切性
理论是理性认识和社会实践的结晶,是思想的高级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建设要有灵魂,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党的思想建设这一灵魂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党建准则,又是新时代给党的建设提出的重要课题,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当代思考。
(一)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就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站在斗争的前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胜利。反观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在执政数十年后,却走向解体,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最根本的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动摇了党的思想基础。因此,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的政党,是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是无法长久保持执政地位不动摇的;是无法完成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的。
(二)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是应对国内外挑战的现实需要
所谓历史新方位,是指党前进的历史方向和在前进过程中所处的历史位置。 [2 ]能否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先进性的一大关键。目前,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合作更加密切,但同时部分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打压,政治干涉以及文化入侵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严重威胁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比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差异性、部分基层党组织的不作为、党内腐败问题的尖锐性以及“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的长期性。因此,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努力加强自身思想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世界形势的能力,正确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以应对国际国内局势的严峻考验。
(三)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是对人民群众愿望的积极回应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去考察,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去考察,放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考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历史方位升级的科学判断,意味着党的理论先进性建设的环境和任务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党的先进性总是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中得到体现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党的理论只有善于表达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及时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只有把党建设好,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才能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延承性
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是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自身的先锋队性质,保持在国家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时,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紧紧围绕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始终注重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当时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的情况,为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和领导地位,全党深入推進整风整党运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两个务必”的思想,扎实推进“三反”“五反”运动,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旨在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来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其次,毛泽东对党员理论学习活动做出具体指示,要求每一位党员同志认真研读马恩经典著作,并在党的七大上确立了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目。同时,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必须把学习理论、研究历史和调查现实这三者统一起来。正是在这种良好文风、学风的引领下全党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清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害,实现了党在思想和理论上的高度同步。再次,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论断,丰富了党内思想先进性建设的方式和方法。1950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公共场合,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党的工作中错误和不足之处的批评、监督,从而提高党的思想自觉性和先进性。毛泽东同志还注重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主要是同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从而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主要是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树立全面辩证观点,准确地甄别“香花”和“毒草”,从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 [3 ]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此,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也迎来了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从国内来看,党内思想指导上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社会主义怀疑论、共产党否定论等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涌现,严重威胁党的领导地位。从国际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普世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对党内理论和思想建设产生了重大冲击。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认真思考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好党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出了科学而系统的回答。
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由此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建设的伟大转折。通过对历史经验和时代变化的把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和把制度性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 ]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党内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对党内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发展,确保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这是全党首次把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通过座谈会、作报告、做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讨论,对党的先进理论进行学习,全方位地提高全党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其次,新世纪来临之际,在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政治风波;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制裁”等内外部严峻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理论建党,重视思想上建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头脑。提出了“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5 ]同时,江泽民在坚持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建设一个怎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为党的理论先进性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党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次,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在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具体而言,胡锦涛同志高举理论学习的旗帜,发起和落实建立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开创了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历史先河。学习的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讨论的主题囊括了世界和中国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营造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同时,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深化落实,推动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遥相呼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并从理论创新、制度完善、组织整顿、作风调整等多方发力,多措并举,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的坚定步伐一以贯之、环环相扣,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总结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突破性的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和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基础性工程的论断。坚定党员的政治信仰,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夯实党员的政治立场,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员的行为,提高党员的政治能力,永葆党员的政治本色,使全党始终同中央在思想和行动等各方面保持高度一致,是新时代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政治新要求。从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开展思想建设到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对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新思考和新作为。同时,中共中央印发《中共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作出规范,突出强调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并始终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动员全党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法宝的价值性
新时代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工程。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总结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和实践创新的。新时代党的思想先进性应该包括先进的理论本身、先进的理论主体和先进的理论载体三个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这三个方面,是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先进性本质和内涵的关键。科学化的理论主题、多样化的宣传载体和专业化的实践主体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三大法宝”。理论主题和宣传载体,是保持思想先进性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实践主体则是掌握理论主题和宣传载体这两个武器以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的先锋战士,只有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相互衔接,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勇立时代潮头。
(一)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主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动态过程。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本质内涵,协调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中国化、丰富化、世界化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武装全党的思想武器,成为一种说话的力量、传播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结合,实现在指导思想领域的一元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曾说,主义就像一面旗帜,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有所趋赴。 [6 ]党的指导思想问题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前途和命运。只有把好指导思想的关隘,才能建设好先进性的堡垒,才能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不变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不懈的追求。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推进,各种“去马”、“非马”等错误思潮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对其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围绕着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展开,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同時,也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社会的学说,要使其被中国人民接受和认可,就必须用中国语言和中国形式来呈现和表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地气”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化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3.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代主题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化。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提供的是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只有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与时代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才能展现出永久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时代主题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符合发展规律的科学回答;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在新时期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时代方位,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回答,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的伟大旗帜。
4.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人类命运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初心和使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基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智能化的大背景大环境下,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有新发展和新形态。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应提高自身的使命自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研究马克思主义思维范式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实现研究课题从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的补充升级,从而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马克思主义占领真理的新的制高点,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既要坚持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核,又要学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实现它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升华,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永久生命力和魅力。
(二)打造专业化的实践主体,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力量
先进的理论只有被先进的政党掌握,才能实现它的先进作用。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关键是看它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以及怎么为人的问题。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革命最彻底、最坚决的阶级;工人阶级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阶级。实践主体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推进实践主体先进性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凝聚各主体合力,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先锋战士作用。
1.党的思想先进性主要通过党组织来传达和传播。党的组织是开展党和国家事业的战术堡垒。根据中组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基层党组织约460万个,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因此,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理论传播方式和实践活动方式,从“六大建设”出发,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公平公正的对党员进行任用和提拔,科学有效的对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这是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的重要一步。
2.党的思想先进性主要通过党员干部来展现和实现。党员干部是组织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通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使其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做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各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保持党的理论先进性的重要一环。
3.党的思想先进性主要通过党员来传承和弘扬。党员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忠实拥护者。截止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突破90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7 ]因此,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党员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使其始终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锋战士,这是保持党的理论先进性的重要一手。
牢牢把握整体中的三大主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只有掌握人民群众,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在处理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有针对性的发挥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正确处理好各主体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组群关系。思想先进性建设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检验。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崇高党性修养和人民情怀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理论队伍。
(三)运用多样化的宣传载体,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深刻的实践课题。在党的思想先进性教育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体之后,还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和平台进行强化和推进。立足实践,坚持创新,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来加强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环节和手段。宣传载体是党的思想先进性教育的物质武器。
首先,党员思想教育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拓展学习内容,注意教育的针对性。一方面,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用科学化的马克思主義理论武装全党。另一方面,又坚持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当前时代发展和历史任务相结合,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党员精神上的“钙”,夯实党员的理论基础。其次,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长期以来,以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为载体的静态式教学模式和以开设党员培训班、宣讲会为形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方式,这种一点对多点的教育方式,使党的理论教育和传播变得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理论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用好互联网载体,打造“又红又专”的理论专题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包容性,开设“先锋论坛”、“党员学习论坛”、“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特色栏目,开创“红星云”“学习强国”等红色公众号和APP开展线上主题研讨、学习交流活动;利用现代技术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推出“辉煌中国”、“改革进行时”等党的理论宣传大型纪录片,提高党的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落脚点,是进一步深化思想先进性建设的源泉,是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有效途径和坚实平台。一方面,不断延伸实践教育的空间,打造实践教育的鲜明性。对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制定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切实可行的特色化实践活动,使党员同志深入实践,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践机制,保持实践教育的连续性。针对当前党员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上存在的形式化、零散化、不系统化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树立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完善实践教育的相关体制机制,充分保证各项实践教育活动在时间上、组织上、内容上的有机对接,推动实践教育常态化发展,使其持续不断地滋养党员的心灵,筑牢党员的宗旨意识和人民情怀,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70年,也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持续开展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和学习,不断砥砺初心、谨记使命的70年。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要有新面貌新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做时代的弄潮人。只有在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坚持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工程,才能不忘初心,不负人民,不负民族,不负历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002).
[2]徐志宏.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覃玉滨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思想先进性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关照》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