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关于文科物理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18 09:53:55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了培养文科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使文科类学生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在文科各专业中开展物理教育。教学内容不同于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本文详尽阐述了文科物理的意义、特征以及实施文科物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文科物理;科学素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2-0100-0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工学、教育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兼有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首批建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我校文科类包括职业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及艺术学院。这些学院的生源除了个别专业以外,大部分学生是高中文科毕业生。学生接受的理科基础教育相对缺乏,同时,大学四年的文科教育中学生除了学习少量必要的数学课程以外,包括物理在内的其他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几乎不再有任何接触和训练的机会,依照这种传统模式培养文科毕业生必然会制约他们认识事物、适应社会、管理决策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日后的发展与就业。优秀的大学文科生应具备广阔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背景,应具有立意高远的眼光和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历史表明,物理学作为一切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今日的大学文科生就不能不学习物理学。

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

物理学是探索物质世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学科。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引领学科和当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柱,与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如“熵”、“惯性”等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社会学中,是社会科学研究量化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倡,文、理科交叉渗透,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在高校文科各专业中开展物理教育,拓展与完善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促进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有机融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开设文科物理课的目的就是培养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客观认识世界的方法,使文科类学生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文科物理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科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今天的物理学不仅在实用技术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延伸,而且在人文精神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淀。随着当今各种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物理学已渗透于包括人文、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在内的各种学科专业之中,在现代社会的所有领域里,无处不见物理学的踪影。所以,物理学基本理论当属现代社会各类人才必备的知识基础,只有文理兼备、知识融通的人才,方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开设文科物理之前,我们曾在我校的职业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59份,回收率为79.5%。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有必要开设文科物理课程吗?(2)你认为该课程对你的专业课学习有帮助吗?(3)你认为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影响吗?(4)你对物理学史感兴趣吗?(5)你更看重文科物理的思维培养、知识传授还是学分?(6)你认为文科物理应该侧重讲什么?(7)你认为文科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是什么?(8)目前你还看物理类的参考书吗?(9)你还记得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吗?(10)你觉得学习物理能提高你的科学素养吗?(11)你认为文科物理的最佳考核方式是什么?(12)你认为文科物理作为必修课会给你带来学习压力吗?(13)你喜欢文科物理这门课吗?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文科物理,理由为有助于更深、更广地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大约90%的学生认为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一致认为学习物理对自己非常有用,理由是起码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物理。调查结果还表明,大部分学生愿意或者喜欢开设这门课程,希望能通过学习物理来弥补大学学习过程中理科知识的欠缺。但较普遍的问题是担心该课程的考试,害怕拿不到学分。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学生学习文科物理,我们对文科物理的考试做了调整,避免因为考试而使学生放弃该课程的学习,从而失去开设该课程的意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我们顺利开设文科物理打下基础。

文科物理的特征与教学方法

(一)文科物理与理工科物理的区别

培养目标不同理工科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同时,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文科物理教学则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展现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文科物理更注重的是指导文科学生用理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大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眼界。

教学内容不同无论什么层次的大学,理工科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相似,围绕着力、热、电、光、近代物理的教学内容展开。知识体系内容系统、逻辑性强,注重严密的数学推导。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教学内容,也要理论联系实际讲应用。而文科物理的教学内容则不同,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物理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用定性伴定量的方法阐述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结合实验讲解近代物理的新思想、新观点;强化物理学对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价值。由于文科物理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物理教研室在2007级、2008级开设的文科物理公选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讲授者可以根据本人的专业和特长来选择讲授内容。相对于理工科大学物理,文科物理中除了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外,还增加了天体物理和几何光学等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通常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出发点引入教学内容。比如,介绍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现象时,直接从长度的精密测量、偏振片的应用等引入教学内容,避开了抽象的数学公式推导。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教学易于被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相对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而言,文科物理应该更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定律在发现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哲学思想、创新思维以及他们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

(二)文科物理的教学方法

文科专业中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物理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物理原理及繁琐的数学推导没有兴趣,重新学习物理感觉压力很大。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克服心理压力是关键所在。所以,在文科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应该以学生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以身边的、生活中的物理为起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基本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现象出发把奇妙的物理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觉得学物理有用。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而非被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深入。其次,应引导学生以探索、研究的心态进行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能枯燥、死板。同时,课程的考核应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就某一个感兴趣的专题写一篇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等,不要给学生带来考试压力。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加强文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展开教学。除部分携带方便的实验由教师随堂演示外,教学中还可以专门安排学时让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亲自动手参与试验。

考虑到文科物理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更多地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动态、变化、声光俱备等优势,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感官认识,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开设文科物理是目前各高校物理教学的一个新方向。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学校已经开设了文科物理或素质教育类课程。我校目前也已经尝试开设文科物理公选课,因此,如何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培养文科各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想,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裔式铤.文科物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斌,韦群.大学文科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其教材编写原则 [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3,(11):30-32.

[3]包静,林榕.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物理通报,2005,(10):48-50.

[4]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凤敏(1965—),女,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学。

推荐访问:物理 思考 教学 文科

本文标题:关于文科物理的教学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2/0318/10783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文科物理的教学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