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

发布时间:2023-01-26 16:18:03 | 来源:网友投稿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1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也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以《古诗词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1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也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以《古诗词鉴赏》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一学期结束了,特将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 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因而,D项是错误的。

  例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人用 、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思维启迪:这两道题考查的主要是推敲诗的“炼”字和再现诗中图景的创造想像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解题时只要仔细品味诗中几个动词的作用,第1题就容易解答;第2题只要抓住几个表现“色彩”的词语,略加想像,用简洁的语言将它们连缀起来,就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答案为:

  1、断 开 流 回;

  2、略(提示:答案须扣住“青”“碧”“日”“帆”四个字,描绘出佳木葱茏,澄江如练,红日、白帆相映成辉的图景)。

  本题更多地受到高考题的影响,将选择题变为主观分析题,使原有的赏析模式被打破,这就更真实地考查了学生真正的欣赏能力。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阅读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1)

——欣赏古诗词5篇

欣赏古诗词1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谁人能见千里寒山中的花儿?谁人曾闻流水与花儿淙淙私语?谁人肯顾花开花落的生离死别?

  攒足了劲,满溢着欣喜的花骨朵儿终于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绽放了容颜。她撷了一片叶,听闻自己的鼻息,却以一种处变不惊的高傲姿态立于山中水前。没有人声仅存月影,她却也孤芳自赏落得满心欢喜。

  楚天千里清秋。秋风凌厉吹拂,过草变色,趋木叶脱。风尘满面的花儿摇摇欲坠,饶是风韵犹存也抵不过秋风无情了。鲜艳之色褪尽,芳香之气渐销。残花飘落水中,陷进泥里,被流水携至万里,抑或是化作春泥护花。不觉悲凉,只留安详,像是一生忙碌终于人土为安。

  一切景色都落入这涧户之中。无人语,无人问。流水自流,纤革自纤,花儿自开自落,不奢想人人眼帘,被捧上天,只在涧户静静地演绎着最美的独角戏。

  且开,且落。一生静好。

  这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欣赏古诗词2

  『空吟一曲桃花赋』

  蓦然,轻寒。

  春水,浅溢。

  恍若,你从千古的诗文里走来。一层胭脂一株春,一路香艳,一路袅娜。

  诗里诗外,天上人间。你仿佛千古书香的女子,举眼红尘,风光一片寂寞。

  隔花流水,忆当年,岸夹桃花香。春去花落,叹今日,谁道归路长。

  今宵,烟雨成空,离情几许。

  素手执笔,淡晕锦书。寥寥点墨,寂寂无香。

  伊念十里桃花香,春风几时拂面来。奈何,叹叹叹,一阙冷香小令诉与谁?

  风景如尘,芳华殇逝,两两相忘,终成陌路。

  夜深,心付瑶台。凝一缕前尘的眺望,却如何单薄了今生的咫尺。若景繁华,惟逐流一朵绯红,于千年的诗书中浅唱低吟。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墨染一缕暗香魂』

  雪影,疏枝。

  暗香,浮动。

  一支红烛,一锦词笺,一对相偎的壁人。

  听窗外花吹雪情意绵绵,赏烛下花间词暖香幽幽。君轻吟,多情只为一枝,如梅坚定。

  诗词余香袅袅,鸳鸯醉卧珠帘。一脉锦色,一梦倾城。

  倏尔,西风愁起,不堪梦回。

  万里春尽,只留昨日落花独饮轻叹。一弯惆怅清似水,几念月色凉如愁。

  暮去朝来,情系千里。只道: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独坐闺中,紧闭门扉,将堂前初绽清欢的一枝梅花安放于枕前,伴着那夜清雅的诗书,守着寂寞,惜君归来。

  微月咏寒笛,梦里又逢春。那双瞳眸灼灼,仿佛那夜缠绵悱恻的烛光,婆娑几缕月色,荡漾一怀柔情。

  试问,他朝时光兜转,你我是否能回归原点?

  然,君已且行且远。

  怅望中,依稀又闻君语娟娟,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花影一帘清幽梦』

  盛夏,薄暮。

  花语,无眠。

  仰望苍穹,遥思秋水。一个回眸,便湿了满帘的烟雨。

  永远记得那株玫瑰被雨淋湿的容颜,一朝冷雨,花色全无,乱红迷眼,几缕暗殇。

  仿佛现在才明白,那只是一朵哀伤。盛放着,却如同邂逅的只是一场一个人的落寞。

  如许妩媚,朦胧情韵,也不过是一夜空蒙,独留香雾空绕月。

  云水无边,绮情无际。听谁在哀叹,我的花蕊惹了千年的尘埃。

  轻折花枝守一处时光,将一缕幽香夹进书页,等待,红妆褪去媚色,风干一生葬花的心思。

  那一页,有你喜欢的诗文。你说,那首诗有着清丽的姿色,仿若你眼里的我。

  花落墨隐,旧梦随风。一场地老天荒,终究,将我遗忘。曲终,无人再忆起。

  空叹花事了,凝伫相思中。

欣赏古诗词3

  骋目龙光捧玉蜍,

  井参牛斗尽归庐。

  桂枝折取心徒负,

  尘海浮沉人近疏。

  从道危帆扬彼岸,

  何由短橹摒诗书?

  兰亭阔契情常在,

  伴尔衔觞痛饮舒。

  注:

  骋目――放眼向远处望去。

  龙光――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分野之间有紫气照射,雷焕对张华说:这是宝剑精气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掘地寻觅到两把名剑,即干将。莫邪二剑后化为双龙。“龙光”即后化为龙的宝剑之光。这里指宝剑霜光烘托圆月。

  井。shēn参牛。斗。—二十八宿之星名。

  阔契—聚散。有久别重逢之意。

  玉蜍—月亮的代称。

  附:《中秋吟》原玉

  遥看行云洗玉蜍,

  星光点点入田庐。

  相思一树心凉透,

  聚散三秋人渐疏。

  不解愁肠空置酒,

  难为游子漫翻书。

  可怜多少月明夜,

  独饮清风独自舒。

欣赏古诗词4

  昼夜乐·冬

  朝代:元代 作者:赵显宏

  原文: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叫。

  译文:

  美人啊美人,真是薄命。这一回,真难摆脱,难摆却那花容月貌憔悴消瘦。这样音讯全无鱼沉雁杳。活生生拆散了鸾凤的情交,白白地让人魂牵梦绕。心痒痒倍受煎熬,心痒痒备受煎熬,只盼着雄鸡早早啼叫报晓。

  注释:

  ⑴琼瑶:形容雪花白如美玉。

  ⑵觑艳:望断,极目望去。落英:落花。消耗:消息,音讯。

  ⑶粉悴烟憔:意为懒施粉脂,形容憔悴。

  ⑷直恁般:就这样。

  ⑸鸾凤交:比喻夫妇、情侣的友谊。

  作者简介

  赵显宏,[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学村,里居、生卒年及生*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与孙周卿同时。工散曲,所作有和李伯瞻的殿前欢四支,今犹存。

欣赏古诗词5

  唐代:白居易

  凄清冬夜景,摇落长年情。月带新霜色,砧和远雁声。

  暖怜炉火近,寒觉被衣轻。枕上酬佳句,诗成梦不成。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轶事典故——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2)

——大寒节气古诗词欣赏3篇

大寒节气古诗词欣赏1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大寒节气古诗词欣赏2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读书堂五首

  宋.叶子强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强,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

  大寒出江陵西门(陆游)

  *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示福孙井示喜曾(陆游)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

  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

  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

  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壮士吟次唐人韵(陆游)

  士厌贫贱思起家,富贵何在发已华。

  不如为国戍万里,大寒破肉风卷沙。

  誓捐一死报天子,兜鍪如箕铠如水。

  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

  塞云漠漠黄河深,凉州新城高十寻。

  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生铁石心。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3)

——谷雨古诗词欣赏

谷雨古诗词欣赏1

  《谷雨》

  柔风春气日融融,农事劳劬马达隆。

  雨霁麦禾芳草湿,叶浓嘉木野畴葱。

  家燕乡梓初晴秀,芍药天香别样红。

  应学田间勤稼穑,种粮岂靠妪和翁。

  《谷雨》

  作者:朱槔 朝代:宋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作者:王炎 朝代:唐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畴翠浪麦秋近,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春不雨》

  王士祯[清]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点绛唇》

  李铨[北宋]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南宋]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4)

——劝学古诗词3篇

劝学古诗词1

  古诗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翻译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解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创作背景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诗文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劝学古诗词2

  [宋]陈普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或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勗。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

  介夫当仁意不让,了翁守义穷弥笃。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

  了翁责沈先识程,子容闻风亦知肃。

  剑龙化作李延*,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撑拓三才开{左亻右上亡下一}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知一族。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

  四书才老多有见,楚辞全甫尤能读。

  正叔安卿亲闻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礼书身后得直卿,遗经未了留杨复。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微觉忘南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充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5)

——古诗词教学心得3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1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低段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诗词。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可是学生在读的时候不是很到位,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才看到的情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当"两字中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通过这一首诗的教学我明白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世界.

http://.cnrencai.com/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扩展6)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3篇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1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 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 三、 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  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 ",重音用 "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2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国热忱。(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潘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他本人也极其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在乐中学,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份贡献!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3

  新课标带来的课堂五彩缤纷,指出要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让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目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固定死板,不能发掘与提升学生审美等能力。师生都不太重视诗词,原因大体有两点:一是教师认为诗词难以把握,不好教,,认为只要讲清楚字词含义,学生能将古诗翻译现代白话就可以了。整个诗词教学过程都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在教学方法上依然像散文、小说一样分析层次,概括段意,过多、过于琐碎的分析讲解使诗词变得没有一点趣味,原本是最富抒情意味和丰富意蕴的诗词,却被分解得不成样子了。二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古文比较排斥诗词,看到诗词就头疼,十分讨厌。

  一、诗词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物质化了。商品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使我们在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时变得更加现实,缺少诗意。而传媒多样化,信息化,特别是电视文化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给人以全方位的享受。小学生受其影响比较大。

  2、现行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考虑更多的是应试性与道德说教,过多地分析与讲解,丧失了语文的灵魂

  当前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主要还是对字词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分析,像一盆冰冷的水浇灭学生的情感火焰。有些教师讲诗一句一句落实不够,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分析,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在这样的分析中,把诗情诗意诗韵全分析完了,更有甚者,还要用现代语法,现代修辞法去硬套,那就更是南辗北辙了。

  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出路

  1、提高教师的诗词鉴赏水*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爱好诗词,然后才能教好诗词。从孔子讲授《诗经》到“五四”前期,*一直重视诗词的教育功能,(五四”以后“诗教”传统实际上难以为续)。古今文人墨客都喜欢诗词,并能吟诗作词,我们虽不能人人会写诗,但会诵诗,会教诗,却是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怎样诵诗呢,那就是一定要读出诗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和情感,这样才有抑扬顿挫之美,诗的感情也会被表达的恰如其分,对学生也有示范和陶冶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朗读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象、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教师*时要多读诗词。读的方面要广,不只要读诗词,还要读诗词以外的.文言典籍,读现实生活的大书,即了解现实社会生活。象陆游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诗内功夫”,指的是熟读经史,掌握词汇、句法、声律、对偶等的诗法训练。“诗外功夫”主要是养成自己的思想、激情和理性。

  2、重视朗读

  学诗词尤其要重视朗读,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朗诵投入强烈感情,融入到诗词当中,体会其意境。如果毫无变化,**淡淡的朗诵,就不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表现作品的内涵,更不能体味诗词其它方面的美。

  例如:在古诗《咏柳》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熟读该诗,老师要学会新课程的导入,让学感受诗中的美。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的或者是想象中的春天,之后再拿出几张有关春天的图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上的体验。接着再将课题引申出来,师生共同去了解本诗的作者、内容。

  其次,老师先深情的朗诵全诗,接着领读,让学生走进诗中、走进课堂。然后提出要求:1、熟读该诗,概括本诗的大致意思;2、对诗中不了解的字、词、句做上符号,之后讨论;3、怎么理解诗中“裁”;4、熟读完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难点等。学生再通过自学之后,说出自己的对《咏柳》的理解,从而体会诗人笔下的柳树,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感受力、观察力、思考力。

  再次,有疑问才会有动力。让学生找出诗中的疑问,随着学生的质疑进行整理。《咏柳》中的重点主要指针对“诗人为什么会将二月的春风似作剪刀呢?那么这把剪刀又裁剪出了什么样的美景呢?”根据这点引导学生分析《咏柳》。

  第三,准确无误的认读诗中的生字词,例如“绦”、“裁”等。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本诗。理解和品位本诗的意境,想象其中美丽的景色,再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大自然在作业本上描绘一幅属于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柳树。

  学生们经过几遍之后的朗读,对其中的意境也有所体会,当然在自己的脑海中也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然后老师进行讲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从这一句诗看得出诗人是在远处看到柳树之后因为感叹而发出的。这是让学生抬起头望着窗外的柳树,闭上自己的眼睛进行想象:窗外屹立的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垂柳是多么的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细长的枝条就像是少女的头发随着清风舞动起来。然后再重点品位诗句中的“碧玉”、“绿”、“一树高”、“思绦”等这些词语,体会出诗人心目中的柳树的形态和颜色的美,使柳树充满活力生机,变得灵动起来。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高。

  3、介绍相关背景

  课堂中穿插一些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就像佳肴中的调料,百花中的绿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插入的背景知识,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紧密,针对性强,尤其是在一些重难点的教学中,通过背景资料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瓶颈,取得良好效果。虽然我们一般在上课时是不提倡对作者和时代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诗词教学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要想真正的读懂一首诗,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作品,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因此,在初次接触这位诗人的作品时,不妨多花点时间介绍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其人其事,而小学生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

  总之,诗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无论是哪一类诗词,都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理解并抒发了这种情感,那么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不只是诗词,其他文体的教学也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趣味,没有趣味就感受学习的快乐。如果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满激情、讲究教法,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一定会充满情趣,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推荐访问:古诗词 欣赏 教学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 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1 古诗词鉴赏课程总结

本文标题: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126/21414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古诗词欣赏教学总结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